古今中外,家庭教育的宗旨永遠都是教育出優秀的孩子。對於男孩的教育,中國人有句古話叫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,那麼美國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又在貫徹什麽理念呢?下面醫院中一段短小的場景,幫助你理解美國的教育觀。
爸爸帶兒子到醫院打針。注射前他握著兒子的手對其進行鼓勵,讓兒子跟著自己說「我不害怕」。兒子用天真而稚嫩的聲音笑望鏡頭:「我不害怕」。
確認小男孩做好心理準備之後,護士開始準備注射。雖然表示已準備好,但小男孩對注射器目不轉睛的注視流露出了其心中的緊張情緒。這情緒沒能逃過爸爸的法眼,他因此一直在一旁給予兒子鼓勵。
第一針扎下去,小男孩稍有色變。爸爸溫柔地對兒子說:「來,笑一個」。雖稍顯僵硬,但兒子還是望著爸爸說了一聲「cheese」。
第二針過後,他臉上漸漸流露出痛苦的表情。爸爸則一直在旁邊重複「真是個勇敢的男孩,別哭,別哭」。孩子劇烈地呼吸了兩下,努力讓自己恢復平靜。
這位小男孩在爸爸和護士的鼓勵下接受注射,過程之曲折...讓看過的人不禁感歎一個男人的成長真的不簡單。
第三針。依舊是爸爸的聲音「別哭,別哭」。孩子強忍著痛楚,堅決不發出哭聲。
三針具畢,父子溫情擊掌。
最後父親鼓勵兒子:「來,說你是個男人!」
兒子流著眼淚,忍住哭腔,非常Man地捶了捶胸:「我是個男人!」
這位小男孩在爸爸和護士的鼓勵下接受注射,過程之曲折...讓看過的人不禁感歎一個男人的成長真的不簡單。
點開視頻,過程中小男孩的表情變化足以讓一個成年人心生敬佩。
在醫院里接受注射,對大人們來講著實只是很平凡的一件事,然而對於幼小的孩童,這卻是他們人生中一個艱難的「第一次」。看到小男孩的成長和這對父子的互動,你是否感動得想落淚啊。分享出去,和朋友一起感受這溫情的時刻吧。